问题意识与写作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人文学沙龙(第30期)

作者:外文中心        时间:2018-09-30

    2018年9月26日下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了第30期中心博士生沙龙,主题为“问题意识与写作”。本次沙龙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佐良外国文学研究奖一等奖获得者刘波先生担任现场嘉宾,中心研究员张向荣教授主持,中心2108级博士生刘峥做了主题发言。中心数十位博士生参加。

                                        


(博士生刘峥主题发言)

    沙龙第一个环节,刘峥以“中华文化(典籍)外译困境研究”为题,从问题研究的背景、对策分析、策略尝试以及难点讨论等四个方面,阐释了中华文化经典在外译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刘峥指出,由国内发起的文化外译推广活动,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路程,有进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他通过具体事例阐释,从官方到民间,各个层面都在积极行动。分析认为,首先,从宏观上,文化外译需要接受心理与文化心理、文化向外推广与文化交流、官方行动翻译与民间自发等几个层面的合理对接;其次,微观上,文化经典外译实施过程中,既应重视语言和文本,更应考量除了这两个因素的其他因素,比如: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学观念、社会生态等等;第三,在外译实施过程中,还要积极协调官方与民间的话语联系,坚持国家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等。

      


(特邀嘉宾刘波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沙龙第二个环节,本次沙龙嘉宾刘波教授发言。首先,刘波教授就刘峥的问题进行点评,他认为该问题富有新意,具有问题意识;其次,刘波教授指出,任何问题的提出都需要从多个视角展开,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社会也会孕育不同的思考,这是问题意识缘起的关键;第三,刘波教授结合自身经验,针对中国文化经典向外传播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和观点。在他看来,西方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早在十八世纪法国社会就开始译介中国的思想经典。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西方文化自身存在封闭性,西方人渴望了解世界,东方文明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近些年,法国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化的成果尤其丰富,有些法国汉学家的研究成果甚至获得了相当高的荣誉。在发言中,刘教授指出,一种文化能否在另一种文化内部流行,这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参与,除文化本身以外,还有眼界、国家实力、文化结合点等诸多问题的影响。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国与国之间的合理沟通渠道,为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尽心尽力。刘波教授还以自己的研究经历勉励在座博士生,做文学文化研究,首先要熟读文本,熟读名家经典,积累经验,同时要有勤勉的学术态度,更应当脚踏实地,“用二流的才华做一流的事情”。

(主持人张向荣教授发言)

    沙龙现场交流环节,大家针对中华文化经典外译、问题意识与写作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发言,气氛热烈。主持人认为,文化存在差异,但也有沟通的可能,这是由文化特征所决定的,如何寻找沟通的渠道,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华经典外译这是积极主动与外界沟通的态度,同时,也要从“走出去引进来”两方面视角考察不同文化之间如何实现合理对接;就问题意识来说,主持人认为:阅读、思考,这是引发主动思维的基础,而寻找、发现,解决,则是推动问题意识形成的关键要素。2017级博士生朱苑苑还就不同文化之间的教育比较发表了自己看法,教育范畴不仅包括知识,还应有塑造良好人格的教育行为参与进来。


     (在座博士生认真聆听)

     在座博士生就问题意识与写作、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差异及共通问题进行了热烈有成效的讨论。从维度、品格谈文化经典如何走出去,从美学、道德谈文化之间的合理沟通,从经验、理论谈问题意识的形成,从研究能力、敬业精神谈写作等等,本次沙龙的焦点集中,交流富有成效。

(现场谈论气氛热烈)

     最后,主持人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大家一致认为,学术交流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必备条件,更能充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人文学沙龙作为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的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每月定期举办。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也称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来源:百度百科,仅供参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电话:020-36209501020-36209501(外线)/ 1775(内线)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