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沙龙第36期:法国文学文化

作者:外文中心        时间:2019-07-15

7月13日下午15点正外文中心第36期人文学沙龙在第四教学楼414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主题发言的同学是2018级博士生邓刚与林许洋。沙龙的指导嘉宾是外文中心栾栋教授,主持人是雷晓敏教授。

邓刚同学第一位发言。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关于《塔希提图像构建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高更绘画艺术概述;高更赴塔希提之前生态伦理思想的萌生;塔希提绘画作品中的生态伦理内涵。

在讨论过程中,林许洋同学就高更作品《花园的一角》属于哪一种伦理类型求教。继续教育学院的张敏老师阐述了她对高更自称“野蛮人”的伦理价值观的理解。邓刚回应了上述提问。他从文明以及现代性的弊端,论证了高更“逆文明”和“反文明”的意义,说明其绘画的后印象派特征和突破时代局限的艺术价值。对邓刚及几位同学的讨论,栾栋老师给予积极地评价。他从三个方面做了提点:其一是从人文学角度理解高更“复兴原始本真文化”的意义;其二是从高更的禀性气质与塔希提风土人情的内质契合,阐发这位旷世画家的艺术“生命力”和重审人类生存价值的时代意义;其三是建议邓刚将高更与马奈、莫奈、杜尚、德加等现代主义画家相比较,特别是与梵高、马蒂斯、夏加尔、亨利·卢梭、培根、布朗库西等颇具野性和原始古风的画家相比较,与象征主义诗人、雕塑家、音乐家的作品相比较,因为高更崛起于斯而秀出于斯。他用高更的《香啊,香啊!》为例,说明画家不仅是艺术大师,而且是一位与塔希提原住民休戚与共,化为一体,试图突破西方“真善美圣”价值观的“野蛮人”。雷晓敏教授就研究方法做了补充。她提醒大家留意栾栋老师发言中给邓刚的建议,“人文学与人文修养有关联,但是并不完全等同。用人文学的方法解读高更,就是从人文自然与自然人文的大格局涵摄画家的塔希提现象,也是以多元开合的辟解深化对高更艺术人生的研究。”

林许洋同学是本次沙龙的第二位报告者。她的题目是《论白乐桑的中国哲学观——以〈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为切入点》。与会者与她一起分享了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关于中国思想文化的着眼点,即阐述“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观;揭示“经世致用”为旨归的先秦诸家价值观;解读“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

围绕林许洋同学的报告,大家展开了又一轮热烈的讨论。外文中心戎琦博士从儒学和汉学的跨学科角度提问,引发了大家关于法国不同汉学家,诸如汪德迈、巴迪、于连等人治学特点的探究。方思颖同学从白乐桑汉语教学引申出了关于外语研究目的的问题,即“各个国家在外国语言教学、外国历史编撰过程中,实际上包含着重新建构自己国家的历史的意图。比如说日本,他们在讲外国的故事当中,悄悄地抬高自己国族的地位。”栾栋老师很赞赏上述讨论。他认为:“白乐桑是对中国文化有‘共鸣’的法国汉学家。他在多元文化的边缘游走,能够快速高效地学习汉语和传播汉语。

高更是举世闻名的反文明的“异类”艺术家。白乐桑是国际汉学界“经世致用”的传播学翘楚。邓刚和林许洋精彩的报告,与会者开放而不乏切中肯綮的磋商,栾栋老师深入浅出的学理点评,使本次沙龙成为高潮迭起的学术交流。与会者兴趣盎然,均感时间过得太快,为了控制发言时间,主持人不得不一次次提醒大家注意“时限”。尽管如此,本次沙龙持续了三个半小时。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外文中心9月的人文学学术沙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电话:020-36209501020-36209501(外线)/ 1775(内线)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