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期“人文学沙龙”讲座:比较文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

作者:外文中心        时间:2020-12-25

2020 12 15 日,第 41 “人文学沙龙”讲座在四教 414 顺利举行。此次讲座邀请了浙江大学教授、云山讲座教授周启超,讲座主题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张进教授担任主持,英文学院、中心博士研究生等聆听了此次讲座。

周启超教授从比较文学的学科特质切入,提出了研究者的基本素养。比较文学具有跨  界限、文学性和理论性,这就要求研究者具有居间性的研究姿态、外位性的研究视界、对 话性的研究过程。比较文学不是国别文学,亦不是中国文学,也不等同于民族文学。全球 化时代,研究者要培养一种不同时态、不同时空及不同色彩的世界主义,通过翻译自由出 入其他民族文学。比较文学是多语种、多文化的研究,一名合格的比较文学学者需要站在 语言交接点上进行居间研究。举凡著名比较文学研究者无不如此,维勒克、列维-斯特劳斯、钱钟书、季羡林等。第二,比较文学研究者要培养一种审美、认知、伦理的外位性,通过 文学研究、诗性研究进行创造性理解。罗丹雕塑是时空上与被雕塑对象的外位性;郑燮画 竹从观竹、体悟、构形到完形的过程是审美过程中的外位性;巴赫金“他人眼中之我”对 于完成“我眼中之我”的不可或缺性。文化界面上的认知外位性,包括眼光、立场、理念 方法启示我们不能囚禁于“他者”文化,要理解者从时间、空间、文化上的外位性带来创 造性阐释。第三,比较文学研究者要具有对话性不是一般语言对话,而是超语言对话。对 话的状态条件是建立在尊重他人主体的基础上,每个主体都是一个声部,比较文学总体上 是多声部对话。具体来说,研究者要培养对文学文本的敏感性,通过解意、解析、解说三 种路径完成学理上和结构上的研究。研究者要集中、认真研读外国批评家作为比较文学的 批评家作品。如德里达、拉康、巴赫金、罗兰·巴特、德勒兹等著名理论家如何分析研究文 学个案,要熟悉其分析思路,在运用理论上培养研究者打通关节、关联碎片的能力。

讲座结束后,在座博士生就研究者的居间性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张进教授就世界文学的擘划和研究视界问题进行了深层对话。讲座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在座博士生受益匪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电话:020-36209501020-36209501(外线)/ 1775(内线)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