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人文学”学术沙龙: 数字时代的视觉狂欢——短视频消费的审美逻辑及其困境

作者:外文中心        时间:2019-10-23

38期“人文学”学术沙龙:

数字时代的视觉狂欢——短视频消费的审美逻辑及其困境


  20191018日下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了第38人文学学术沙龙,本次沙龙邀请中山大学哲学系黄子明副研究员担任现场嘉宾,中心研究员李日容博士主持,中心博士生、部分专职研究员参加。

在本期沙龙中,中心博士后柴冬冬博士作了题为“数字时代的视觉狂欢——短视频消费的审美逻辑及其困境”的学术报告,柴冬冬博士对时下普遍流行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消费现象作了深入浅出的审美逻辑及其困境的分析,认为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在当下的文化消费市场中火爆,其深层原因是技术的革新转变了人们传统的视觉审美观念(如从绘画、摄影到今天的短视频无不表征着视觉审美观念与特征的演进与变化),就短视频的消费而言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人被技术“绑架”的总体特征,并具体体现为“刷屏即‘合理’”“好看即‘正义’”“展示即‘正途’”等“视觉狂欢”的特征,正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深入思考和构建短视频消费的视觉伦理与正义,进而使得大众审美能够超越技术对其自身的消极影响,就成为当务之急。柴冬冬博士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重建主体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技术与资本的关系、培养大众良好的审美品味以及积极培育主体的批判精神。


  沙龙与谈嘉宾黄子明副研究员对柴冬冬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精辟的点评,她认为不仅绘画和摄影,而且舞台艺术(如戏剧)和电影等都与视觉审美内在相关(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许后两者与今天的短视频审美具有更加直接的关联),因此在探讨短视频的视觉审美逻辑时,除了绘画与摄影之外,也可以从后两者出发过渡到对短视频审美特征的揭示,以进一步突出技术与视觉审美范式、观念转变的内在关系以及短视频视觉审美特征的独特性。此外,她认为短视频消费的火爆也许有其消极的一面,但从总体上说应该持肯定的态度,因为从艺术史的角度上说,任何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最初都不被看好,甚至遭到固守于旧有艺术形式的人的强烈反对与批评,但最终仍然能够留传下来,并成为推动艺术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就短视频消费而言,它也许能够为人类现实与历史的发展进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不仅仅限于审美领域,事实上,它也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并重新构建人本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历史关系。最后,她提出短视频作为视觉审美的一种形式,典型地体现了现象学对于“缺席”与“在场”的描述,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还可以在理论的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短视频消费现象的审美逻辑。比如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对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的区分,以及他对于审美活动与这两者关系的强调(在杜夫海纳看来,审美的本质在于面向审美客体的主体的审美活动“构建”了审美对象),有助于拓宽我们对视觉审美本质的理解。

  沙龙现场交流环节,大家进一步从技术、审美、经济、人的生活方式之转变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化和拓宽了本次论题的探讨,现场气氛讨论热烈。最后,主持人对此次沙龙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沙龙活动从人人熟知、司空见惯的现实现象入手,但却讨论出从表面上看来不可能有的理论深度,是一次理论与现实问题相得益彰、完美融合的典范或者“试验之旅”,我们的经典理论一定要回应社会现实问题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而理论的生长点也必然来源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因此,我们的研究一定要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样我们的学术研究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电话:020-36209501020-36209501(外线)/ 1775(内线)  邮编: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