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19:00,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力资源部(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第627讲暨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云山讲坛第十讲在白云山校区科研楼一楼演播厅举行。本讲座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赵京华教授主讲,讲题为“构筑中日间的东亚同时代史”。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丁国旗教授、谭仁岸教授和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杨汤琛教授担任讲座与谈人。出席讲座的嘉宾还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王冬青教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许栋梁老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日语系尹国鹏老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戎琦老师担任讲座主持人。
赵京华教授是我国治中日近代文学和日本思想史的著名学者,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师从中日文学关系史领域具有开拓性的学者刘柏青先生,博士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师从著名汉学家木山英雄先生研究周氏兄弟,所修专业在一桥大学的学科设置里属于“区域学”。赵教授2003年回国,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与同事孙歌、董炳月等先生一起推动文学所成为中国的日本学重镇。赵教授的代表作有《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中日间的思想》《活在日本的鲁迅》,同时赵教授长期致力于策划翻译20世纪日本思想史名著和汉学名著,其主编的中文版“柄谷行人文集”,协助编辑的中文版“子安宣邦文集”,翻译的木山英雄《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等在中国影响巨大。
赵教授的讲座由比较文学和区域国别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谈起,指出传统比较文学的影响比较存在的问题在于预设着A与B不平衡的关系结构、等级化的二元思维,遮蔽了历史的复杂性;传统的区域研究,如19世纪英国、20世纪前期日本、20世纪后期美国的区域研究,都只注重地缘政治,且背后有帝国主义殖民需要,对复杂的思想文化没有形成有效的方法论。当下区域国别研究方兴未艾,促使我们在方法论上应有新的思考。赵教授从木山英雄思考“同时代史的意义”、山室信一《作为思想课题的亚洲》重构亚洲思想知识的连锁空间得到启示,进而提出“东亚同时代史”视角。即随着1870年代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资本全球扩张导致空间上的全球一体化和时间上的世界同时性,而同时代史的观念得以形成。中日间的东亚同时代史视角,注重把两国的思想文化放在东亚现代历史进程中,不仅关注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抗争甚至战争仇恨等“历史的断裂”,也要观察战争与革命背景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关联。通过“思想连锁”的话语空间重构,去发现包括“失掉的历史环节”的彼此思想关联和知识互动。
赵教授从明治初期的泛亚洲主义、竹内好提出的“1930年代文学的世界同时代性”、鲁迅于中日关系陷入黑暗时刻的1936年流露出悲天悯人式的看待中日关系的复杂性态度,举例说明近代史上东亚、中日同时代的认识,并进一步指出,实现中日间的“思想连锁”和东亚同时代史的构筑,需要在中国—日本的二元关系中嵌入“亚洲”,这个“亚洲”是思想传播媒介的的实体空间,也是方法论上的想象空间。
关于重拾“失掉的历史环节”,赵教授特别以尾崎秀实与中国举例。尾崎秀实作为佐尔格国际谍报小组成员,曾以《朝日新闻》记者身份居留上海。1941年初,他将日军“南下”而非“北上”攻打苏联的重大情报透露给苏联,使斯大林得以将西线红军调到西伯利亚,从而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反战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尾崎秀实后来却被日本军国主义处死,他的死可以说也是为了中国革命而死的。然而,我们解放后却一直对尾崎秀实的世纪传奇及其中国论没有介绍与研究。今年7月,赵教授和张秀阁老师共同翻译的《暴风雨中的中国:尾崎秀实文选》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赵教授强调,充满战争和革命的20世纪,反而使人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有时会产生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
最后,赵教授重申“东亚同时代史”视角的要义,首先比起侧重经贸和地缘政治的研究,更注重将东亚视为有独特文化和历史脉络的社会主体;其次推动相互间的主体性对话,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曾批评战后日本的中国学为“没有中国的中国学”(即缺乏同时代性的中国学),今天我们中国要改“没有日本的日本学”为“在日本发现历史”,在新的区域国别研究框架下,建构新的中日间思想文化的关系史。
赵教授讲座信息量大,思想性浓度高,当下关怀深切,引起与谈人和现场师生的强烈兴趣。丁国旗教授从他对当下日本社会的亲身观察,指出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日本,把日本“作为方法”,以日本为镜,而不是简单化地肯定和否定。虽然有的时候我们不免悲观,然而“同时代史的连带感、血肉感”仍然需要。谭仁岸教授对“同时代史”的内涵提出疑问,追问不同时代可否构成“同时代史”?这个问题引起现场热烈的讨论,戎琦老师认为“同时代史”可能是一种长时段视野,正如赵教授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的现代化使世界形成同时代性,此种长时段视野仍然具有当下性,正如赵教授5日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演讲的题目《幸德秋水〈帝国主义〉批判的当代意义》所示。杨汤琛教授的发言从她所从事晚清“口岸知识人”的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谈起,比较中国人留日与留欧对“他者”观察的区别,进而探讨晚清中日间共同介入的思想课题,并且专门就内藤湖南中国学所包含的复杂文化立场请教赵教授。许栋梁老师从全球史的知识背景出发,指出赵教授提出的“东亚同时代史”视角与全球史观有内在的联系,旨在突破西方中心主义,发掘东亚现代经验,把中国、日本、亚洲的交互关系放置到全球史中去看。此外,还有现场师生就区域国别学相关问题进一步请教赵教授。
戎琦老师的总结指出,在时下各学科都兴起区域国别学和全球史的研究中,赵教授研究的显著特色还在于,致力于发掘作为区域间重要“思想连锁”之人的思想、情感与力量,对被历史遮蔽的幸德秋水、尾崎秀实等人于滔滔大势下做出抵抗的人格光辉倾注无限的敬意,总而言之,赵教授的研究始终不失文学的底色,他的研究是有“人”的研究,有情怀的研究,以学术致力于中日间的相互深入了解。王冬青教授进一步补充道,赵教授的区域国别研究是带有批判性的研究,是深度介入当下的研究,启示着我们需要用不同的“他者”来观照自己。赵教授对现场师生的发言和所提问题均给予细致的回应。讲座总共持续2.5个小时,讨论长达1个小时,思想碰撞激烈,气氛活跃。现场师生收获颇丰,希望今后能够多举办这类学术讲座。